• <th id="ii3yb"></th>

  • <tbody id="ii3yb"></tbody><em id="ii3yb"><acronym id="ii3yb"></acronym></em>
    <dd id="ii3yb"><track id="ii3yb"></track></dd><dd id="ii3yb"><center id="ii3yb"></center></dd>

    <button id="ii3yb"><object id="ii3yb"></object></button>
    <progress id="ii3yb"></progress>
  • 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行業新聞
    信息化“賦能”司法 ——全國法院第六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綜述 來源:人民法院報     瀏覽:1264    發布時間:2019/9/16

      9月10日至11日,全國法院第六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場內,各地法院信息化經驗交流開展得如火如荼;會場外,訴訟服務實驗區,辦公辦案實驗區,線上庭審實驗區,區塊鏈研發實驗區,智慧執行實驗區,大數據管理實驗區……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展及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廣東)實驗室令與會代表駐足流連、拍案稱贊。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把加快推進智慧法院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搶抓機遇,持續發力,不斷完善智慧服務、智慧審判、智慧執行、智慧管理,全面推動訴訟服務和審判輔助智能化,為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打造“指尖上的訴訟便利”

      周強院長指出,要建立全球領先的移動電子訴訟體系。

      令必行,行必果。近年來,全國法院大力拓展電子訴訟服務,全面提升全國法院電子訴訟普及和應用水平,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減輕人民群眾訴累。

      “截至2018年底,全國81.8%的法院支持網上立案,民事案件網上立案率達到17.4%,全國范圍內實現跨域立案的法院已達1154家,占全國法院總數的32%?!弊罡呷嗣穹ㄔ狐h組成員、副院長張述元列出的這組數據有力詮釋了人民法院司法為民便民的不懈努力。

      互聯網法院是人民法院探索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審判模式、推動訴訟環節全程網絡化的里程碑式創新。

      以“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為目標的互聯網法院,積極探索完善符合互聯網審判規律的工作模式和機制,實現“24小時不打烊”,切實滿足涉互聯網案件訴訟和司法審判活動全程“互聯網”化。

      針對群眾反映的立案排隊時間長、異地訴訟難等問題,北京法院打造“立體化線上立案系統”,實現全天候網上預約立案,五類商事案件不再提供紙質立案材料,讓當事人不再多跑路。

      此外,北京法院積極探索“三地一張網、管理一體化、全程無縫對接”的智能立案服務系統,京津冀法院率先在全國實現跨域立案全覆蓋。

      201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牽頭成立全國聯合項目組,在浙江寧波法院先期試點,研發移動微法院4.0版,并在全省法院上線推廣應用。更新迭代后的移動微法院實現了訴訟服務事項跨區域遠程辦理、跨層級聯動辦理、跨部門協同辦理,使群眾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辦成事、辦好事,體驗到了“觸手可及”的公平正義。

      “截至今年8月底,有28萬名當事人、5.3萬名律師注冊使用移動微法院,浙江法院的引入率、運用率分別達73.2%、57%,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通過移動微法院立案?!闭憬「呒壢嗣穹ㄔ焊毖惨晢T張勤在交流發言中介紹。

      目前,移動微法院已走向全國12個省市轄區,其中河北、上海、四川等法院取得了明顯效果,切實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在“最后一公里”處提檔加速

      執行是捍衛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執行信息化是讓執行提檔加速的有力武器。

      2018年是“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攻堅之年、決勝之年,最高人民法院開通全國法院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信息網,建成統一的執行辦案平臺和指揮管理平臺,助力兩到三年基本解決執行難這場硬仗如期打贏。

      截至2018年底,平臺已經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與25個高院共計2990個執行指揮中心視頻對接,實現了執行指揮中心終端在線和使用狀態的實時感知、視頻隨點隨播。

      網絡執行查控、聯合信息懲戒等執行聯動范圍也在進一步擴大。

      人民法院與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覆蓋存款、車輛等16類25項信息,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一網打盡”。

      同時,會同國家發改委等60家單位推進失信懲戒機制建設,采取11類150項懲戒措施,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322萬例,366萬名被執行人迫于壓力自動履行義務。

      各地法院也在努力探索有效可行的執行信息化“當地方案”。

      廣東全省法院積極推廣深圳法院“鷹眼查控系統”執行數據“點對點”聯網經驗,銀行存款全部網上查詢、凍結、劃扣。在信用廣東網搭建“法院執行曝光臺”,實時推送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人員等信息286萬條,促使9.2萬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生效判決。

      安徽法院推出專門的“智慧執行分站點”,將執行相關的軟件系統全部整合到統一的界面下,以便于執行干警使用;打造執行款管理系統,以有效規范和簡化執行款管理和發放工作。

      “今年,我們還在全國率先開發建設了‘執行不能案件公示平臺’,向社會發布執行不能案件清單,接收社會舉報監督?!卑不帐「呒壢嗣穹ㄔ狐h組成員、副院長周榕說。

      大數據賦予司法“新智慧”

      司法大數據是大數據+司法領域的技術創新,為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發展態勢研判和輔助科學決策提供實時數據支持,是人民法院在數據時代“游刃有余”的重要依托。

      安徽法院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開發了數據魔方等大數據應用系統,開展司法大數據專題研究,連續3年研究成果獲得獎項?!捌渲?,2018年完成的《司法大數據視角下黑惡犯罪專題研究》更是獲得了年度唯一的特等獎?!敝荛胖赋?。

      新疆法院將案件信息實時推送至自治區政法委大數據平臺,自治區“公檢法司法安案事件協同平臺”已開始試點;類案檢索、態勢分析、智圖統計等大數據智能應用逐步啟用。

      早在2011年,重慶法院即率先建成了全市法院一體化的大數據云中心——法智云中心,實現了三級法院所有數據實時匯聚。如今,法智云中心引入“數據智能”技術進行全面升級,全力打造“數智說”,形成盜竊、毒品、金融借款等數十項挖掘分析報告。

      “以盜竊案件分析為例,通過運用電子卷宗和裁判文書智能標注工具提取非結構化信息,能夠對盜竊案件總體態勢、高發月份、高發時間、高發場所、涉案標的等進行多維度研判,從而為公眾提升防盜意識提供有益參考,為社會綜合治理提出司法建議?!敝貞c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孫啟福在交流中深入闡釋了法智云中心于司法實踐的作用及意義。

      “無紙化辦案”勢在必行

      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是智慧法院建設基礎中的基礎,是審判智能化的源泉。

      綱舉而目張,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工作在全國法院全面鋪開。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2864家法院建設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系統,占比81.41%,全國61%的案件隨案生成電子卷宗并流轉應用。

      電子卷宗在逐漸替代紙質卷宗的同時,見證著法官辦案習慣的轉變,為全流程智能化辦案打下了堅實基礎。

      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千燈方案”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廣泛關注?!扒舴桨浮币越K省昆山市人民法院千燈人民法庭為試驗田,將電子卷宗智能編目作為重點,進一步夯實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這一基礎性工作,全面推行無紙化辦案?!敖衲?,我們又結合執行指揮中心‘854模式’實體化運行,將無紙化辦案拓展至執行領域?!苯K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徐清宇介紹道。

      “福建法院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以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和深度應用為主線,研發新一代以文書為中心的審判信息系統?!备=ㄊ「呒壢嗣穹ㄔ狐h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嚴峻介紹,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法院通過新系統收案近28萬件、辦結17.11萬件、生成各類文書56.9萬份、在線簽章文書2.6萬份。

      吉林法院緊緊抓住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這一“牛鼻子”工程,5項核心指標均達到100%,實現了高效輔助、全程留痕、動態監督。

      山東法院將科技法庭系統與電子卷宗系統融合,支持合議庭輔助閱卷、電子質證、語音記錄、自動生成庭審提綱、歸納爭議焦點等功能,實現了全程無紙化庭審。

      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展令出席會議的代表、委員贊嘆萬千?!叭嗣穹ㄔ菏冀K將人民群眾現實需要、需求作為開發導向,將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最終的評判標準,將信息技術與司法規律緊密融合,實現案件辦理、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自動化、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司法服務的質量、效率,是在信息化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有力實踐?!比珖舜蟠韽堉玖加芍愿锌?。

     



    大波美女一级a片免费观看